2022年7月8日,第二届中国碳交易与ESG投资合作发展峰会在上海如期召开。鼎力可持续数字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德全博士主持了《ESG投资趋势展望》圆桌论坛,参会嘉宾包括: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投资运营部投资官员张婧一;浦银安盛基金价值投资部总经理杨岳斌;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副董事黄裕琳;毕马威中国金融业战略咨询服务合伙人支宝才,以及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指数部副总监司盛华。
首先,王博士对ESG投资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做了报告。王博士指出:
自2020年9月我国宣布30.60双碳目标以来,国内ESG投资市场突飞猛进。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统计数字,截至2021年12月,我国泛ESG基金总规模已超2200亿。根据券商研究,截至2021年9月,A股上市公司共有1106家发布了ESG报告,披露率达25%,其中127家金融上市公司中,有82%进行了CSR披露。
不过当前国内ESG投资仍面临不少挑战,包括:
1. 披露率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太低;
2. ESG报告质量仍急需提升;
3. ESG报告质量影响了ESG评级质量,进而制约了ESG投资策略的选择,国内ESG投资策略仍以主题投资、负面筛选为主,优质筛选、因子整合、影响力投资等成熟市场常见的、更深度整合ESG因子的策略仍然属于少数。
圆桌会议中,嘉宾各自发表了演讲。然后王博士主持了对以下三个问题的深度探讨:
1. ESG评价体系统一问题;
2. 投资机构漂绿风险问题;
3. ESG投资纳入社会责任指标问题。
面对当前各ESG评级机构针对同一个公司评分不一的问题,与会嘉宾对ESG投资评价统一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东方汇理的观点具有代表性,其并不同意统一评价,采取的做法是针对公司每一个投资决策,同时参考15家外部ESG数据供应商的数据以及内部ESG研究团队的分析。王博士进一步指出,面对各ESG评价不一的情况,机构要多听几家,构建起自己的判断能力是更重要的;投资人的共识表明,当前市场并不需要整齐划一的所谓“权威”评价标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企业的披露方面不需要标准,例如哪些信息点需要按什么规则披露出来,这方面仍需要标准的规范,有助于提升ESG报告质量。
此外,社会责任议题也得到了热烈讨论。嘉宾们讨论了两个假象投资案例,这两个企业目前并没有被证明触犯了法律、而且当前经营业绩良好,但是其中一家企业员工频繁跳楼,另一家企业则把高风险的工作外包给小的人力资源企业,而这些小企业的员工在工作时迫于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根本无视交通规则、造成重大的交通和社会隐患。在面对是否投资这两家企业时,与会投资界的嘉宾纷纷给出了否定的答案。理由不光是企业缺乏社会责任,而且还包括因企业这些行为而隐藏的长期投资风险。这说明社会责任指标正越来越影响机构投资者的决策。
论坛最后,王博士做了总结发言,指出ESG投资不光能提升社会福祉,并且就国内ESG投资水平而言,无论从策略水平还是规模水平都尚在起步阶段,当前给投资者提供了深耕挖掘获得高回报的时代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