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气候和公正转型领导人视频峰会发表致辞。习近平指出,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走到新的十字路口。尽管个别大国热衷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造成严重冲击,但历史总会在曲折中前进。只要坚定信心,加强团结合作,就一定能冲破逆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和世界一切进步事业行稳致远。
4月1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要求,重点关注石化、涂料等六大行业,识别特定清单中的新污染物。禁止审批不符合管控要求的项目,建设项目需优化原料、工艺和治理措施,核算产排污情况,达标排放并做好监测等。同时,将新污染物管控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地方要完善相关环评管理。强调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强化新污染物源头防控,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工作 。
4月2日,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在英国伦敦成功簿记发行了60亿元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4月3日上午,财政部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举行仪式。4月2日,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在英国伦敦成功簿记发行了60亿元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4月3日上午,财政部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举行仪式。
3月2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征求〈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实施细则(试行)〉意见的通知》,明确了绿证的核发、交易、认证、核销等新要求。《实施细则》首次清晰界定可交易与不可交易绿证的核发范围,可交易绿证覆盖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上网电量及2023年1月1日后新投产的完全市场化常规水电机组上网电量;不可交易绿证针对项目自发自用电量等特定情况。
3月19日,财政部发布消息称,将于近日在英国伦敦发行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规模不超过60亿元人民币,这将是我国首笔人民币计价的绿色主权债券。今年1月举行的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政策成果显示,中方同意2025年发行首笔人民币计价的绿色主权债券,并在伦敦挂牌上市。财政部在2月20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主权债券框架》,为其作为国际绿色债券发行人奠定制度基础。
3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到2027年,绿证市场交易制度基本完善,强制消费与自愿消费相结合的绿色电力消费机制更加健全,绿色电力消费核算、认证、标识等制度基本建立,绿证与其他机制衔接更加顺畅,绿证市场潜力加快释放,绿证国际应用稳步推进,实现全国范围内绿证畅通流动。到2030年,绿证市场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全社会自主消费绿色电力需求显著提升,绿证市场高效有序运行。
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成立了“智慧运维”工作组(ISO/TC268/SC2/WG3),这是由国家铁路局组织,我国主持的可持续流动与交通领域首个国际标准工作组,我国铁路标准国际化工作取得新突破。
2月21日,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企业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7年,企业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政策体系与技术标准基本建立,企业披露信息的积极性、披露质量和披露能力有效提升。重点行业和先行地区的企业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探索示范稳步推进,披露信息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到2030年,企业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的通用框架与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披露意愿、披露能力和披露质量显著提升,披露信息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与国际接轨、互通互认、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