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监管聚焦】
1.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2. 香港特区政府:发售总价100亿的数码绿色债券
4. 欧盟委员会:简化可持续金融产品的透明度规则
【市场动态】
1. 机构动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开幕
2. 机构动态|德意志银行设定新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和转型融资目标
3. 企业行动|亚马逊宣布将利用自然力量恢复数十亿升水
4. 报告发布|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报告(2025年)》
【风险速递】
治理|赤天化;ST汇洲;富煌钢构
全文共 4223字,阅读时间约 10分钟
一、监管聚焦
01
11月1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到2030年,集成融合发展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式,新能源可靠替代水平明显增强,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绿色能源保障。
指导意见表示,在“双碳”战略目标引领下,我国新能源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新能源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迈入发展新阶段。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规模越来越大、电量占比越来越高,系统消纳压力持续加大,国土空间等要素保障难度日益增加,迫切需要转变新能源开发、建设和运行模式,实现集成融合发展。因此,指导意见从加快推动新能源多维度一体化开发 、大力推动新能源与多产业协同发展和积极推动新能源多元化非电利用三方面明确实施办法。
02
11月11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在政府可持续债券计划下成功定价约100亿港元等值的数码绿色债券,涵盖港元、人民币、美元及欧元。继2023年及2024年两次成功发行数码绿色债券后,是次发行是香港特区政府在推动债券代币化进程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不仅保留了以往发行的主要创新特性,还在多个范畴应用更多创新技术并取得突破,包括将数码货币应用于交收程序、采用全球标准等。
汇丰集团旗下的“HSBC Orion”是此次数码绿色债券发行的数码资产平台。汇丰亚洲及中东地区联席行政总裁廖宜建表示,这次在“HSBC Orion”平台发行的数码绿色债券录得破纪录的发行额,获得来自多个市场、更多机构投资者参与,进一步突显分布式分类账技术在提升债券市场规模方面的潜力。期待继续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和业界携手合作,推动市场于“HSBC Orion”平台采用数码原生债券。
03
11月20日,欧盟委员会提出对《可持续金融披露条例》(SFDR)进行全面修订,旨在简化现有的欧盟可持续金融产品透明度框架,打击金融领域的“漂绿”行为,并使规则更易于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投资者理解和比较。
委员会指出,当前的披露要求过于冗长和复杂,且SFDR被市场用作事实上的“标签系统”,加剧了混乱并增加了不当销售的风险。为解决这一困境,提案首先大幅简化了披露要求:它建议删除规模较小的金融市场参与者(FMPs)在实体层面的主要负面影响指标披露,从而避免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的重叠;同时,产品层面的披露也将大幅精简,仅限于可得、可比较且最有意义的关键数据,以便散户投资者能够快速了解产品的可持续特征。为了建立一个清晰、可信赖的框架,该提案引入了一个分类系统,将声称具有ESG特征的金融产品划分为三大类别:“可持续类别”、“转型类别”以及“ESG基础类别”。
二、市场动态
01
11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高级别会议在巴西贝伦正式开幕。联合国气候变化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大会首周在行动议程上取得“重大进展”,包括动员了万亿美元规模的清洁能源投资。但他同时警告,谈判室内的进展速度远未跟上现实经济的变革步伐,敦促各国部长摒弃“战术拖延”,加速解决最棘手的议题。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和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提交年,全球气候治理迎来新的关键节点。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日前召开的贝伦气候峰会上正告各国全球气温上升将带来的严重社会经济后果,并希望COP30能够开启加速发展和落实行动的十年。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除积极参与各项正式议程外,位于会场内的“中国角”将举办多场活动,从不同角度展示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和成果。
02
机构动态|德意志银行设定新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和转型融资目标
11月17日,德意志银行宣布更新其可持续发展战略,设定了截至2030年底累计提供9,000亿欧元可持续和转型金融的全新目标。这一数字比此前目标有所提升,旨在巩固德意志银行在全球转型中作为客户值得信赖的伙伴角色。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该银行已在可持续金融和ESG投资方面完成了4,400亿欧元。德意志银行区分了“可持续金融”和“转型金融”。此举标志着该行将重点转向新时代,即通过清晰透明的标准,为难以减排的行业提供转型融资,以大规模调动资本支持减排技术和提升客户的转型成熟度。
为了给更新后的目标奠定透明的基础,德意志银行首次推出了“转型金融框架”,该框架将于2026年1月1日生效,作为现有《可持续金融框架》的补充。TFF定义了转型金融的三个关键参数:活动层面、实体层面和可持续发展挂钩解决方案。另外,德意志银行已在2025年11月7日的巴西贝伦COP30会议上宣布,将与洪都拉斯、苏里南等伙伴合作,致力于建立一种新的雨林保护资产类别。
03
11月17日,亚马逊宣布新项目,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其水资源管理和补充工作,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AWS数据中心的“水资源积极”,即向社区补充的水量超过其运营消耗的水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亚马逊在其运营和数据中心采用了多种创新技术和策略,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水足迹。在数据中心方面,AWS持续创新,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例如在许多设施中使用直接蒸发冷却和自由空气冷却系统,这使得它们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可以不使用水进行冷却。
除了提高自身运营的水资源效率,亚马逊还积极投资于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补充项目和社区水倡议,以确保受水资源压力影响的社区拥有健康的水资源。这些项目侧重于利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来改善流域和生态系统。例如,亚马逊在北美、墨西哥和英国等地宣布了多项水资源补充项目,包括在北卡罗来纳州恢复长叶松林以促进雨水渗透、在墨西哥支持流域修复以减少污染流入圣地亚哥河流域,以及在新墨西哥州支持保护格兰德河免于干涸。这些项目预计每年可补充或改善超过110亿升的水质,相当于4,400个奥林匹克标准游泳池的水量。
04
报告发布|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报告(2025年)》
11月18日,在2025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报告(2025年)》(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双方连续第五年发布该项报告,为各方了解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提供窗口。
《报告》显示,中国ESG生态体系日臻成熟,监管框架持续完善。一是中国绿色转型模式彰显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引领与担当。在非化石能源发展取得标志性进展、继续保持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的全球绝对优势的同时,中国率先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响应全球治理框架,启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二是我国可持续领域政策引领与标准建设日趋完善。2025年1月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与4月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力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法治化进程。多部门协同共建可持续发展全链条监管体系,金融赋能政策举措实操性明显加强,可持续信息披露框架逐步健全。三是可持续投资为绿色转型实践精准赋能,从“规模导向”转向“价值引领”。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绿色金融政策的引导与约束下,我国可持续投资市场正在摆脱“规模竞赛”惯性,从根源上遏制“伪绿色”项目融资,转向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精准发力阶段。
三、风险速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