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是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制度创新。
《通知》明确,每年3月31日前,组织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民航等重点行业企业编制上一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水泥、电解铝和钢铁行业企业碳排放报告核查工作应于每年9月30日前完成,其他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报告核查工作应于每年12月31日前完成。
上海市政府与洛杉矶市政府、洛杉矶港务局就共建“上海港-洛杉矶港绿色航运走廊”举行的工作交流会16日在洛杉矶结束。双方在绿色甲醇等船用新能源燃料试点应用、船舶岸电使用以及智慧化码头建设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
鼎力可持续数字科技气候变化部负责人、科学碳目标组织(SBTi)技术顾问工作组成员、气候披露标准委员会(CDSB)气候会计标准工作组成员赵俊峰,在大会中重磅推出科学碳管理工具——碳管易TM。
10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未来五年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在普惠金融重点领域服务中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引导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农业企业、农户技术升级改造和污染治理等生产经营方式的绿色转型提供支持。探索开发符合小微企业经营特点的绿色金融产品,促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10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和中国民用航空局等对外发布《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提出了“绿色+”助推民机产业升级、开辟电动航空新领域、布局氢能航空等新赛道等发展路径。
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以及证券交易所也加快推动企业实现降碳发展,国内ESG评价标准不断完善、信息披露要求也日趋规范、A股上市企业对于ESG的信息披露意愿持续提高。
10月7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深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围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绿色低碳行动、交通运输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行动、科技赋能碳达峰行动、市场助力碳达峰行动、生态系统碳汇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碳达峰试点示范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提出十大重点任务。
双方将继续致力于“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合作网络”(NGFS)框架下相关工作,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环境风险分析。双方支持进一步发展和更广泛地应用由中欧共同牵头的国际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分类目录工作组制定的“共同分类目录”(CGT),包括为发行与“共同分类目录”相一致的跨境交易金融产品提供便利。双方欢迎加强可持续金融领域合作,包括绿色债券以及环境、社会与治理(ESG)等。双方同意加强彼此绿色债券市场参与者的交流合作,鼓励创新实践,丰富投资渠道,促进市场发展,包括加强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等。
9月25日,生态环境部与国家统计局在京签署关于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合作框架协议。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本次双方签署协议,对统筹做好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要不断完善合作机制,加强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提升碳排放基础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全面性和时效性。
9月25日,生态环境部与国家统计局在京签署关于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合作框架协议。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出席协议签署仪式并讲话。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蔺涛代表双方签署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重点围绕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夯实碳排放强度等碳排放统计核算基础数据、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支撑。
2023年9月26日上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在京召开《绿色保险分类指引(2023年版)》(以下简称《分类指引》)新闻发布会,保险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于华出席发布会并讲话,党委委员、副会长王玉祥主持发布会。《分类指引》是保险业协会持续推进绿色保险研究的系统性成果,也是全球首个全面覆盖绿色保险产品、保险资金绿色投资、保险公司绿色运营的行业自律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