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动态 / 详情

ESG聚焦|国家发改委印发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国际能源署发布《2024世界能源投资报告》

2024年06月24日

内容摘要


【监管聚焦】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

2. 生态环境等四部门:发布《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方案》

3. 北京市发改委:印发促进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4.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就劳工标准问题公开征求修订意见

5. 欧盟理事会:正式通过首部自然恢复法规


【市场动态】

1. 报告发布|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WMO全球年度至十年气候最新通报》

2. 报告发布|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24世界能源投资报告》

3. 机构实践|BNDES、CDB、AIIB共同签署1.7亿美元合约,为可持续项目提供资金


【风险速递】

环境 | 辽宁能源

治理 | *ST西发;ST美桥


全文共 3827 字,阅读时间约 10分钟



一、监管聚焦


01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


6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生态产品指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名单确定了北京市延庆区、河北省承德市、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浙江省湖州市等10个地区为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要积极开展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指导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工作基础扎实、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强、具备一定的生态产品市场认可度和市场活力的地区探索更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国家开展跨流域、跨省域试点夯实基础。


02

生态环境等四部门:发布《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方案》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印发《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在全国沿海地市城镇建成区毗邻的65个海湾开展为期三年的拉网式海洋垃圾清理行动。


《行动方案》聚焦全国沿海城市城镇建成区毗邻的65个海湾,坚持3项基本原则: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依法治理、稳中求进,属地管理、常态治理;从建体系、陆上截、海上治、及时清、规范处、常态管等6个方面明确了重点任务;进一步提出海洋垃圾清理的计划目标:2024年6月底前,以地市为单位,制定引发海洋垃圾清理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拉网式清理行动;2025年底前,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扎实开展,65个海岸内岸滩垃圾得到及时有效清理,海面漂浮垃圾密度明显下降;2027年底前,65个海湾内海洋垃圾密度大幅下降,常态化达到清洁水平,海洋垃圾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基本全部建立。


03

北京市发改委:印发促进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近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北京市促进环境社会治理(ESG) 体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实施方案》相应提出了两阶段目标:到2027年,北京ESG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生态体系加快形成,在京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力争达到70%左右;到2035年,北京ESG体系高质量发展步入法治化轨道,ESG体系建设更加完备,成为ESG发展全国高地和国际代表性城市。


本次《实施方案》的提出契合北京市可持续发展新的阶段的需要,更多依靠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更加主动参与环境污染治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提高应对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风险和挑战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04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就劳工标准问题公开征求修订意见


6月10 日,全球报告倡议组织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GRI) 启动一项劳工标准修订的征求意见,旨在使企业能够披露其对工人的影响,从而提高工作场所劳工和人权的透明度。


本次修订分三阶段依次从“GRI 402:劳资关系”、“GRI 401:雇佣”和“GRI 202:市场占有率”三个标准开始,通过网络媒体平台、线上视频研讨会等形式公开征询、征求广泛意见。讨论议题主要涉及:


薪酬和工作时间:如生活成本估算的政策和指标、基本性别工资差距、社会保障覆盖面;


就业因素:包括非标准就业形式、个人数据保护和隐私、招聘和人员流动指标;


工人相关的重大变化:包括通知工人代表及征求其意见、重新调配及提升技能、再培训及终止雇佣;


GRI表示,重新起草标准的全过程由来自国际工会联合会、国际雇主组织、国际劳工组织代表的专家组指导,以确保GRI劳工标准与其他具有权威性的政府间人权标准相一致。


05

欧盟理事会:正式通过首部自然恢复法规


6月17日,欧盟理事会(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正式通过自然恢复法(Nature Restoration Law),旨在为恢复欧洲地区生态系统提供法律保障。该法规设定了未来的生态恢复目标:到2030年恢复至少20%的欧盟陆地和海域,到2050年恢复所有需要恢复的生态系统。该目标对各成员国提出了具体的法律要求和义务要求。


自然恢复法的概念最初由欧盟委员会在2022年提出,经由欧洲议会、欧盟理事会等协议通过。自然恢复法是欧盟首个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有关的综合法律,对欧洲绿色协议(European Green Deal)和欧盟生物多样性战略(EU Biodiversity Strategy)的实施具有关键影响。自然恢复法的概念最初由欧盟委员会在2022年提出。


二、市场动态


01

报告发布|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WMO全球年度至十年气候最新通报》


近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WMO全球年度至十年气候最新通报》(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未来5年中,至少1/5的时间,全球年平均温度有80%的可能性将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这是一个严正警告:当前气温正日益逼近《巴黎协定》所设定的气候变化风险阈值的上限。


报告预计,2024年至2028年,每年全球平均近地表温度将比1850年至1900年基线高出1.1℃至1.9℃。未来5年创下2023年新的高温纪录的可能性将达到86%。此外,根据ERA5(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对1950年1月至今全球气候的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过去12个月(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全球平均温度为有记录以来最高,比1850年至1900年工业化前平均值高1.63℃。


WMO呼吁:“必须紧急采取更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以免付出越来越沉重的代价。更加极端的天气将导致数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数百万人遭受生命威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也将受到严重损害。”


02

报告发布|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世界能源投资报告2024》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年度报告《世界能源投资报告2024》显示,今年全球能源投资总额将首次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得益于供应链改善和清洁技术成本的降低,全球在清洁能源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有望达到2万亿美元,约是同期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传统化石燃料投资的2倍。


IEA认为,全球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加速,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减排目标、技术进步、能源安全必要性以及主要经济体对新产业战略布局,以刺激清洁能源制造并抢占更强大市场地位等。不过,从地域来看,全球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分布并不均匀。除中国以外的发展中经济体对清洁能源的投资依旧有限。


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24年,中国将占据清洁能源投资的最大份额,投资额达6,750亿美元,而欧洲将占3,700亿美元,美国将占3,150亿美元。与任何其他发电技术相比,全球对太阳能光伏(PV)的支出更多,2024年投资将增长到5000亿美元。


03

机构实践|BNDES、CDB、AIIB共同签署1.7亿美元合约,为可持续项目提供资金


6月7日,巴西副总统兼发展、工业、贸易和服务部 (MDIC) 部长率领巴西国际代表团访问中国。代表团在北京访问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AIIB),参与了有关合作和气候融资的讨论,并会见了企业家代表。此行访问,巴西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银行 (BNDES) 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 (CDB) 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AIIB) 庆祝了总额约 9.1 亿雷亚尔(1.7 亿美元)的合同和意向书,旨在为可持续项目提供资金。


此外,BNDES 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一项为期十年、金额高达 800 亿美元(约 4.2 亿雷亚尔)的贷款,为巴西电力、制造业、农业、采矿、水利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提供融资,促进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此外,巴西银行还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评估高达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3.6亿雷亚尔或670亿美元)短期信贷额度的承诺,期限为三年,以支持巴西机构的投资行动。


三、风险速递


  • 深圳
  • 北京
  • 上海
  • 香港
  • 工作地址:深圳市福田区金田路4028号荣超经贸中心812室

    联系邮箱:info@governance-solutions.com

  • 工作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12号中国惠普大厦1101-3室

    联系邮箱:info@governance-solutions.com

  • 工作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路500号华润时代广场12楼

    联系邮箱:info@governance-solutions.com

  • 工作地址:香港中环渣打道3A香港会所大厦16楼

    联系邮箱:info@governance-solutions.com

© 2021-2024 鼎力可持续数字科技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204380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38号

  联系电话:+86 755 8388 1959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