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资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的通知》,通知已经下发至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国企,力争到2023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该通知中包含的《央控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参考指标体系》构建了中国特色的ESG指标体系。
8月7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部署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七大任务。《计划》提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升农作物秸秆、园林废弃物等生物质能利用力度。力争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0%。
鼎力可持续数字科技CEO王德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国际价值链里的企业,它的下游客户可能是一些国际大企业,而海外市场对于碳排放的披露等要求很严格,欧洲还有碳关税。如果我们的企业ESG和‘双碳’工作做不好,就可能在国际供应链里非常被动,甚至成为技术之外的另一种‘卡脖子’。”
8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通知》表明绿证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
7月24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 Foundation)发布了 IFRS S2 气候相关披露要求与 TCFD 建议的比较,比较结果表明IFRS S2中的要求与TCFD发布的四项核心建议和十一项推荐披露一致。
截至2022年7月,已有50%央企上市公司明确设立了ESG主管部门,超过六成央企上市公司每年都会参与或组织ESG专项培训,60%的央企上市公司会发布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
7月21日,由金融街商会和金融街学习中心共同举办的解析首套全球ESG披露准则——金融街学术大讲堂顺利举行。此次邀请到了ESG投资和可持续发展领域资深专家——中国ESG30人专家王德全博士,从全球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发展与演变,ISSB及其标准的前世今生讲起,详解对ISSB准则进行了解读,并对ISSB准则对金融机构的影响以及金融机构应对之道进行了阐述。
7月21日,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小鹏主持召开部务会,传达学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中央有关精神。会议强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清洁低碳的交通运输体系。
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提到: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减碳技术和服务,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等领域投资力度,参与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
《措施》指出:1)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落实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措施。2)降低新能源汽车购置使用成本。落实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的政策措施。3)推动公共领域增加新能源汽车采购数量。
《意见》提到,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减碳技术和服务,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等领域投资力度,参与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
在主讲环节,王德全博士重点介绍了全球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发展与演变、ISSB及其标准的前世今生。为大家介绍IFRS S1和IFRS S2两份文件,以及两份可持续披露准则的关系、生效时间、过渡期安排。最后,分析了准则对企业及投资机构的影响及相关应对之道,为我们全面解析了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