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政策动向】
1.国务院新闻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
2.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应约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举行会谈
3.工信部:全面落实工业领域以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改造
4.生态环境部等三部门:印发《国家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目录(2022)》
5.工信部等六部门:能源电子产业成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力量
6.商务部:支持成都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培育碳核查、碳盘查等市场服务机构
7.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签署合作备忘录
8.上海市:加快探索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范式,加快无废城市建设
9.欧盟委员会批准11亿欧元丹麦计划,支持推出碳捕集和封存技术
【行业聚焦】
1.倡议发展 | PRI欢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可持续披露准则进展
2.报告发布|中国信通院发布《零碳数字园区发展路径研究报告》
3.报告发布|中国气象局发布《2021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
4.报告发布|香港交易所(HKEX)发布《全球碳市场的发展与香港市场的机遇》
5.报告发布|CDP中国研究:中国大陆和在港上市企业迈向“净零排放”的机遇和挑战
6.报告发布|《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规划白皮书(2022年)》发布
7.企业行动 | 联合利华首座调味品灯塔认证食品工厂花落中国
8.企业行动|中国石化发布《中国石化绿色低碳发展白皮书》
9.企业行动 | 哈投股份与国泰君安签署《碳金融业务合作意向协议书》
【碳市场动态】
1月9日-1月13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0.05万吨,总成交额2.79万元。
1月16日-1月2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0.55万吨,总成交额30.30万元。
全文共6231字,阅读时间19分钟
一、政策动向
01
1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介绍了新时代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的理念、实践和成效,分享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谋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成果。
白皮书提出:绿色发展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碳排放管理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截至2021年底,累计建成绿色工厂2783家、绿色工业园区22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96家,制造业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截至2021年底,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由2012年的14.5%升至25.5%。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形成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截至2021年末,中国本外币绿色信贷余额15.9万亿元,绿色债券存量余额超过1.1万亿元,规模均居全球前列。
02
1月11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同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举行视频会谈,双方围绕落实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共识,合作推动全球气候多边进程等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一致同意后续将进一步保持沟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03
工信部:全面落实工业领域以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改造
1月11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在过去一年,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加快。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质量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方案印发实施,智能制造应用规模和水平进入全球领先行列。
会议强调,2023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是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全面落实工业领域以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提高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
04
生态环境部等三部门:印发《国家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目录(2022)》
1月13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国家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目录(2022)》(以下简称《目录》)。《目录》旨在充分发挥清洁生产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包括钢铁烧结烟气内循环减污降碳协同技术、基于生物质气化的区域低碳供能技术等20项技术。
05
工信部等六部门:能源电子产业成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力量
1月17日,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能源电子既是实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能源生产、存储和利用的物质基础,更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中坚力量。
《指导意见》提出三大专项行动,分别侧重发挥太阳能光伏作为新能源生产主力军、新型储能产品作为新能源系统压舱石、关键信息技术作为新能源前进发动机的作用。要求提升太阳能光伏和新型储能电池供给能力,探索建立光伏“碳足迹”评价标准并开展认证。支持建立锂电等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平台,开展电池碳足迹核算标准与方法研究,探索建立电池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
06
商务部:支持成都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培育碳核查、碳盘查等市场服务机构
1月10日,商务部印发《成都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在金融服务领域,推进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激励约束,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和国际合作。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开发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相关金融工具。在电力能源服务领域,推动清洁能源高效运用,出台社会资本投资标准充换电、储加氢设施建设激励政策。培育碳核查、碳盘查、碳资产管理、碳排放信息披露等市场服务机构。
07
1月11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绿色北京战略,通过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双方独有的资源优势,统筹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持首都高质量发展。
未来双方将重点围绕开展企业及项目碳排放评价、建立绿色项目/企业名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探索建立既符合北京发展特色又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绿色评估标准、促进金融机构与绿色产业、项目深入对接等多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为切实推动北京绿色发展和开展金融支持奠定坚实基础。
08
1月9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强调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加快上海“无废城市”建设。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并指出,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探索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范式。要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强化高位推动、市区联动和市外互动。要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绿色创新、推行清洁生产,提升治理能力,依托“一网统管”提升固废监管水平。
09
当地时间1月12日,根据欧盟国家援助规则,欧盟委员会已批准了一项11亿欧元的“丹麦计划”(Danish Scheme),以支持碳捕获和储存(“CCS”)技术的推广。该措施有助于实现丹麦的气候目标和欧盟在《欧洲绿色协议》下的战略目标,特别是2050年气候中和目标。
丹麦表示该计划旨在促进CCS技术的推广,用于减少大气中释放的二氧化碳排放,并实现工业过程的更深层次的脱碳。该措施将支持CCS成为缓解气候变化可行有效的工具,并且将增加投资者对CCS技术的信心,降低CCS技术未来应用的成本,从而促进丹麦商业CCS市场的发展。根据该计划,援助将通过竞争性招标程序授予,该程序将于2023年结束。该计划将有助于丹麦努力到203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减少70%,它还将帮助丹麦和欧盟实现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该计划预计将在合同的20年期间总捕获和储存至少800万吨二氧化碳。
二、行业聚焦
01
倡议发展|PRI欢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可持续披露准则进展
1月10日,PRI发布欢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可持续披露准则进展声明。
PRI对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自成立以来取得的快速进展表达了支持和认可,并表示在理事会作出的决定中欢迎对以下披露要求的确认:在披露财务报表的同时披露可持续相关信息;披露范围1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基于地点的范围2和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披露与气候相关的风险/机遇对公司战略和决策的影响,包括转型计划,以及和公司气候相关目标的信息;披露与转型计划相关的假设/依赖性、与气候相关的目标范围,以及国际或区域气候协议如何影响其转型计划;使用与气候相关的情景分析来报告气候韧性,以及如何使用此类分析来确定气候相关风险和机会、如何提供相应的指导。此外,PRI表示欢迎ISSB对关键概念的明确。PRI将继续与标准制定者和相关司法管辖区进行交流沟通,就投资者对企业可持续报告的需求提供见解,并支持标准制定。
02
1月10日,2023中国信通院 ICT+深度观察报告会华东分院会场正式召开。中国信通院华东分院结合在数字园区顶层规划及项目设计的长期积累,开展零碳数字园区发展路径研究,形成《零碳数字园区发展路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切入:零碳数字园区建设背景、零碳数字园区发展现状、零碳数字园区实施框架、数绿协同的碳减排路径、零碳数字园区建设机制保障。《报告》指出:园区是实施“双碳”、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载体,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1332”的实施框架体系,包括闭环管理体系、碳减排场景体系、碳减排路径体系、组织管理与标准规范体系等四个模块。从优化能源供给及利用、推动产业数字化低碳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在碳管理领域的应用,以及充分利用生态资源等四个维度分析碳减排路径。
03
1月9日,中国气象局召开1月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2021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总第11期)》(以下简称《公报》)。《公报》主要介绍了两方面内容:一是2021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监测与分析情况,二是中国温室气体浓度监测与分析情况。监测结果显示,全球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突破有仪器观测以来历史纪录,近两年全球大气甲烷年增幅创1983年系统记录以来最大增幅。关于2021年中国温室气体浓度监测与分析情况,截至目前,中国气象局已经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温室气体立体观测能力。
04
报告发布|香港交易所(HKEX)发布《全球碳市场的发展与香港市场的机遇》
1月10日,香港交易所(HKEX)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办公室近日发表最新研究报告《全球碳市场的发展与香港市场的机遇》(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全球碳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强制碳市场及自愿碳市场。强制碳市场在2022年覆盖约8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CO2e)全球总碳排放量,而全球主要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mission Trading System,简称ETS)的总成交量于2021年达157.73亿吨CO2e。自愿碳市场近年亦发展迅速,全球碳抵销的全年签发量在2021年首十个月达至3.04亿吨CO2e,交易金额于2021年也达到20亿美元。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世界级的监管架构,可以为绿色和可持续资金的跨境流动提供有效的制度环境,为实现中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
图1 全球ETS所覆盖的总碳排放量(2005-2022)
图2 自愿碳市场的碳抵消签发量(2007-2021.10)
05
报告发布|CDP中国研究:中国大陆和在港上市企业迈向“净零排放”的机遇和挑战
近日,CDP发布研究报告《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中国大陆和在港上市企业迈向“净零排放”的机遇和挑战》(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三分之二的企业已设定可量化的减排目标,但企业借助可持续金融产品(如绿色债券及贷款)的比例低;企业设立和落实“净零目标”的挑战来自技术、经济成本、治理等多方面,其中七成左右企业认为“范围三数据收集困难”,位居榜首。其次包括难以获取低碳能源、不清楚承诺“净零排放”对企业自身经营、低碳转型技术的经济成本高等。企业期待有明确的政策和规则,清晰的指引,以及有助减排的技术或平台来助力走向“净零排放”。
图3 企业承诺“净零排放”的关键阻碍因素
06
报告发布|《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规划白皮书(2022年)》发布
1月8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联合发布《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规划白皮书(2022年)》(以下简称《白皮书》),聚焦现阶段各地区双碳工作需要科学性、系统性落地的迫切需求,全面构建了由共性化战略、特性化任务、分阶段实施策略所组成的区域双碳发展规划方法论体系,为各地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全面助力。
《白皮书》提出,以“碳治理、碳减排、碳增值”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双碳“三驾马车”战略体系,服务省、市、区县、园区等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双碳规划和实施。基于此,按照区域双碳总体视图中关键手段和任务层的具体建设内容进行分解,初步构建了区域双碳实施四阶段任务分解图。
图4 区域双碳实施四阶段任务分解
07
1月13日,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新一期全球制造业领域“灯塔工厂”名单,联合利华天津食品工厂(以下简称“天津灯塔工厂”)成为全球第一家专门生产调味品的 “灯塔工厂”,这也是联合利华在中国的第三家“灯塔工厂”。
在天津灯塔工厂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联合利华始终贯彻“零碳”理念,园区内100%使用绿电,并广泛使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多种绿色能源。目前,天津灯塔工厂是联合利华食品营养品类最大的可持续能源生产基地,减少17%碳排放,助力我国“碳中和”进程。
08
1月13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绿色低碳发展白皮书(2022)》(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从战略理念、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等8个方面向社会各界集中展示中国石化的绿色低碳理念和实践。这是中国石化自2012年首次发布《环境保护白皮书》后再次发布绿色低碳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提出,全面启动“双碳行动”、持续推进二氧化碳减排、强化甲烷排放管控、开展碳资产管理、开展产品碳足迹研究。把“双碳”工作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持续推进化石能 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能源产品绿色化,全面启动中国石化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助力国家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09
企业行动 |哈投股份与国泰君安签署《碳金融业务合作意向协议书》
1月10日,哈投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碳金融业务合作意向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充分借助专业金融机构在碳交易渠道及综合碳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推动公司进一步开展碳金融业务。
根据《协议》,合作双方在碳金融业务领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寻求适宜的合作模式及合作机制。合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CEA交易、CCER交易、CEA对CCER置换交易;在碳金融创新方面,双方共同致力于碳资产盘活,挖掘碳交易在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通作用,提升碳资产融资的灵活型,合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CEA买断式回购交易、CEA借碳交易、CCER借碳交易。
三、碳市场动态
1月9日-1月13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0.05万吨,总成交额2.79万元,挂牌协议交易最高成交价56.00元/吨,最低成交价55.50元/吨。本周无大宗协议交易。
1月14日-1月2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25.02万吨,总成交额1,394.36万元,挂牌协议交易最高成交价56.00元/吨,最低成交价55.73元/吨。本周无大宗协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