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动态 / 详情

双碳焦点 | 国家认监委:发布关于明确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备案要求

2024年04月15日

内容摘要


【政策动向】

1. 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生态保护补偿条例》

2. 国家认监委:发布关于明确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备案要求的通知

3. 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六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

4. 上海发改委:印发《2024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

5. 广州市:印发《广州市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行动实施方案》

6. 欧盟议会:通过通过法律建立碳去除认证体系


【行业聚焦】

1. 人物观点 |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逐步引入有偿配额分配方式是未来碳市场趋势

2. 报告发布 | MSCI发布全球净零追踪报告


【碳市场动态】

4月1日-4月3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65,008吨,总成交额14,380,735.70元;

4月8日-4月12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308,964吨,总成交额27,508,489.56元。


全文共5155字,阅读时间16分钟



一、政策动向


01

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生态保护补偿条例》


4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了《生态保护补偿条例》,该条例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旨在加强和规范生态保护补偿,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积极性。《条例》明确规定,生态保护补偿是指通过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等机制,对按照规定或者约定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偿的激励性制度安排。生态保护补偿可以采取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购买生态产品和服务等多种补偿方式。


《条例》重点包括:1)鼓励企业、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以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市场规则,通过购买生态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开展生态保护补偿;2)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建立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保护补偿基金,依法有序参与生态保护补偿;3)国家建立健全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碳汇权益等交易机制,推动交易市场建设,完善交易规则;4)国家建立健全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推进绿色产品市场建设,实施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建立绿色采购引导机制。


02

国家认监委:发布关于明确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备案要求的通知


4月2日,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质量认证制度体系建设,国家认监委发布了新的备案要求,以规范直接涉碳类认证活动。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是指以温室气体排放量化为基础,对产品、管理体系、服务等实施碳相关认证的基本要求和程序。依据相关温室气体量化标准,仅对组织、产品、项目等的排放量进行核算与验证的活动(如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报告、碳盘查、碳核算、碳核查等),不属于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备案范围。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根据认证目的与需求不同,分为碳减排/清除、碳披露、碳中和三类。


认证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内容:适用范围、认证依据用技术规范、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认证人员条件及能力要求、认证模式、数据质量要求、特定领域的温室气体量化方法、认证实施程序、获证后监督及再认证程序、认证证书及认证标志要求、认证证书状态变化条件。此外,各类别特殊要求:1)碳减排/清除类应当包括对认证对象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基准线的描述,以及确保减排效果符合性的要求;2)碳披露类应当包括规范指导企业建立确保披露的相关信息具备持续符合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的能力,并能够实现持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管理措施;3)碳中和类应当包括遵照以自主碳减排策略为主,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再通过碳抵消方式中和无法避免的排放量的原则。


03

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六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


4月12日,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国人民银行与相关部门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以支持国家的绿色低碳转型。《意见》指出,未来5年主要目标是实现国际领先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基本构建,金融基础设施、环境信息披露、风险管理、金融产品和市场、政策支持体系及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不断健全;到2035年基本实现各类经济金融绿色低碳政策协同高效推进,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更加成熟。


核心措施包括:1)优化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如通过建立健全碳核算方法和数据库,优化绿色公司债券申报受理及审核注册“绿色通道”制度安排,提升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便利度,加快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将符合条件的工业绿色发展项目等纳入支持范围;2)强化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约束机制,如分步分类探索建立覆盖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推动相关上市公司、发债主体依法披露环境信息,提高环境信息披露和评估质量;3)促进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发展,如鼓励金融机构利用绿色金融标准或转型金融标准,加大对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信贷支持力度,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或再融资,鼓励保险机构研究建立企业碳排放水平与保险定价关联机制;4)加强政策协调和制度保障,如将金融机构持有的绿色基金和境外绿色金融资产纳入绿色金融评价,丰富评价结果运用场景,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调整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和经济资本占用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不断优化金融机构资产结构,支持高排放行业和高排放项目绿色低碳转型,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清洁运输、清洁取暖和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大力支持清洁能源的研发、投资、推广运用,继续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鼓励金融资源向环保绩效等级高的企业倾斜;5)强化气候变化相关审慎管理和风险防范,鼓励金融机构运用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工具和方法,开展气候风险评估,配套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政策工具和管理流程,有效应对转型风险。


04

上海发改委:印发《2024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


3月29日,为着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上海发改委印发《2024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重点工作主要包括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综合管理、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动节能降碳增效、深入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低碳区域行动和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


具体措施如下:1)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重点用能单位严格实施能耗总量控制;2)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数智平台功能全面上线,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碳排放双控目标考核制度;3)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快引入市外绿电资源,推进市内新能源建设,加快建立促进绿电生产消费的市场体系和长效机制;4)开展年度区级政府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目标责任评价、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责任考核、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核查;5)推动新型储能、氢能、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100家重点用能单位完成能源审计;6)推动有关区(管委会)落实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用地规划布局。组织申报并发布一批本市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发展名单;7)培育碳中和产业发展动能、开展生态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及碳排放精细化管理相关研究及平台建设,启动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项目创建;8)实行建设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替代,加快构建本市排污权市场化交易机制,协同推进长三角跨区域排污权交易。


05

广州市:印发《广州市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行动实施方案》


4月3日,广州市印发《广州市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行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涵盖总体要求、主要措施、保障措施三大部分,旨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决策部署,打造符合广州实际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有力支持广州市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主要措施囊括八大行动,包括提升绿色金融发展能级、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优化绿色金融服务产业、创新碳金融市场、协同赋能绿色金融、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交流、增强绿色金融风险监测和防控能力,以及加强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具体包括提升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先行引领作用,支持城市和乡村的绿色化转型,完善标准和信用体系,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进行绿色转型,支持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以及推动高耗能产业的低碳转型。此外,实施方案还提出加快碳金融工具的开发和应用,推广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实现,以及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内外的绿色金融标准和市场的互联互通;同时,强化风险监测和防控,确保绿色金融业务的安全稳定运行,并通过政策支持和约束机制促进绿色金融的创新与发展。


06

欧盟议会:通过法律建立碳移除认证体系


4月10日,欧洲议会以441比139 的投票结果通过了之前商定的碳移除认证体系。这项新立法包括通过工业技术永久存储碳、在长期产品中存储碳,以及碳农业等多种碳移除方式,通过促进以上碳移除方式,强化欧盟在量化、监测和验证碳去除活动方面的能力,从而有效抵制“漂绿”现象,帮助实现欧盟到2050年的气候中和目标。这项法律的通过响应了公众对于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期待,特别是在欧洲未来会议中提出的关于引入基于科学的碳移除认证的呼声。接下来,该法律还需得到理事会的采纳,并将在欧盟官方日报上发布后的20天内正式生效。通过这项立法,欧盟将在实现2050年气候中和目标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特别是通过抵消那些无法立即消除的排放。


二、行业聚焦


01

人物观点 |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逐步引入有偿配额分配方式是未来碳市场趋势


4月2日,在由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香港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政策与对话及未来之路”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深入解读了中国碳市场建设最新的情况以及碳排放权交易领域的下一步走势。逯世泽提出,这几年中国碳价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是整体中国碳价上涨的速度和幅度较大,碳价整体稳中有升。


逯世泽指出,通过碳市场的建设运行,中国已初步摸索出符合中国特色的碳市场框架体系,这一体系在推动中国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落实企业减排责任、降低社会减碳成本、为碳定价提供基准、建立重点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同时逯世泽提出了四个未来工作重点:1)完善制度体系,适时制修订相关配套政策文件、技术规范持续做好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工作;2)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下一步要优先纳入碳排放量大、产能过剩严重、减污降碳协同效果好、数据质量基础好的重点行业,逐步纳入更多行业扩大市场覆盖的排放量规模,争取尽快实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3)推进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要着力建立对接国际、规范有效、公平透明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激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参与减排,启动新项目减排量上线交易,完善自愿减排市场制度体系,发布新方法学,建立自愿减排市场数据质量监管机制,推进与国际规则衔接;4)丰富市场功能,完善配额分配方式,逐步引入有偿分配;丰富碳市场交易品种、交易主体和交易方式,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市场交易监管,研究完善市场交易规则,提升交易活跃度。


02

报告发布 | MSCI发布全球净零追踪报告


4月10日,MSCI发布最新一期全球净零追踪报告。报告显示,按照当前的脱碳路径,全球上市公司将使全球气温在本世纪内上升3°C,但能源转型的加速和自愿碳市场体系的完善有助于在未来几年推动脱碳进展。


报告主要结论:1)为了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未来十年需要巨额的清洁能源投资,预计为4.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是目前投资水平的两倍多。这表明为了实现气候目标,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经济转型;2)越来越多的公司设定了基于科学的气候目标,但全球上市公司的排放轨迹仍然指向本世纪末地球温度上升3°C的情况。这表明尽管有所进步,但全球减排努力仍需加强,以避免超过科学设定的温度阈值;3)自愿购买碳信用额度可以帮助公司中和难以减少的排放,并在达到净零排放的过程中减少气候影响。这显示了碳市场在企业减排策略中的作用,以及对于全球减排努力的重要性;4)全球近60%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其范围1和/或范围2的排放情况,42%的公司报告了至少部分范围3的排放情况。这一进展表明,公司在透明度和责任感方面取得了进步,但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来全面披露其排放情况;5)减排轨迹方面,38%的公司有望将变暖控制在2°C或以下,而11%的公司与1.5°C的升温上升保持一致。这表明,尽管有一部分公司的目标与全球气候目标相符,但仍有很多公司需要加大减排力度,以确保全球气候目标的实现。


三、碳市场动态



4月1日-4月3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65,008吨,总成交额14,380,735.70元,挂牌协议交易最高成交价90.66元/吨,最低成交价87.60元/吨。本周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0吨,成交额0元。


4月8日-4月12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2,356,740吨,总成交额209,317,482.84元,挂牌协议交易最高成交价92.00元/吨,最低成交价86.37元/吨。本周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2,047,776吨,成交额181,808,993.28元。


  • 深圳
  • 北京
  • 上海
  • 香港
  • 工作地址:深圳市福田区金田路4028号荣超经贸中心812室

    联系邮箱:info@governance-solutions.com

  • 工作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12号中国惠普大厦1101-3室

    联系邮箱:info@governance-solutions.com

  • 工作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路500号华润时代广场12楼

    联系邮箱:info@governance-solutions.com

  • 工作地址:香港中环渣打道3A香港会所大厦16楼

    联系邮箱:info@governance-solutions.com

© 2021-2024 鼎力可持续数字科技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204380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38号

  联系电话:+86 755 8388 1959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