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政策动向】
1.国管局节能司:公示《拟入围2024年公共机构绿色低碳技术名单》
2.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公示炼油行业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和典型案例
3.生态环境部:公开征求2024年《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鼓励类)》(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4.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公示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
5.广东省:印发《广东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
6.河南省:印发《河南省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方案》
7.湖北省:印发《湖北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实施方案》
【行业聚焦】
1.会议召开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2.会议召开 | 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3.会议召开 | 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成功召开
4.会议召开 | 绿色丝路与国际合作暨“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国际研讨会顺利举行
5.报告发布 | 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温室气体公报(2023年)》
6.行业动态 | 首张厦金航线碳中和证书颁发
7.行业动态 | “碳惠燕赵”小程序上线,石家庄公共交通碳普惠实现新突破
8.专家观点 | 贺克斌:实现碳中和目标势在必行,全球需加速构建三大关键合作机制
9.专家观点 | 曹子海:稳步推进碳排放权、电力等战略品种研究
【碳市场动态】
12月9日-12月13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40,203,995吨,总成交额3,978,687,961.95元
12月16日-12月2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2,307,377吨,成交额1,191,911,688.69元
全文共6248字,阅读时间19分钟
一、政策动向
01
国管局节能司:公示《拟入围2024年公共机构绿色低碳技术名单》
按照《国管局办公室关于征集2024年公共机构绿色低碳技术的通知》(国管办发〔2024〕9号)要求,国管局面向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技术征集。
12月18日,经申报推荐、材料初筛、专家评审、材料复核、线上答辩等环节,形成了拟入围2024年公共机构绿色低碳技术名单,并予以公示。名单中包括终端用能设备改造技术、绿色高效制冷供热技术、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应用技术、建筑围护结构绿色低碳技术、节水技术、绿色数据中心技术和智能供电与能源管控技术。
02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4〕12号)、《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3〕1364号)、《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做好炼油行业2024年重点工作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24〕22号)等文件要求,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国家能源局组织了炼油行业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和典型案例申报及评审工作。
12月14日,经组织专家评审和复核,评选出了炼油行业14项先进技术和12个典型案例,并予以公示。
其中,炼油行业节能降碳先进技术有:烟气轮机节能技术、芳烃低温热发生蒸汽及高效利用技术、炼油加热炉绿色节能降碳成套技术、胺液脱硫系统节能与长周期稳定运行技术等14项。
炼油行业节能降碳典型案例有: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全厂节能优化、兵器工业集团北方华锦延迟焦化装置压缩机节能优化研究应用、中国石油云南石化全厂节能降碳、中国海油大榭石化30万吨乙苯装置工艺热水余热回收等12个。
03
生态环境部:公开征求2024年《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鼓励类)》(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12月12日,为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在大气污染防治、噪声与振动控制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中的重要作用,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2024年《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鼓励类)》(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本次征求意见的鼓励类《目录》共有19项技术,包含6项推广技术和13项示范技术,涉及除尘、脱硫脱硝、恶臭气体治理等大气污染防治细分领域。《目录》指出,示范技术具有创新性,技术指标先进、治理效果好,基本达到实际工程应用水平,具有工程示范价值;推广技术是经工程实践证明的成熟技术,治理效果稳定、经济合理可行,鼓励推广应用。
04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公示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
12月16日,按照《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及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要求,经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及专家评审,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名单包括2024年新培育的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绿色工厂:北京福田康明斯排放处理系统有限公司、天津市环智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河北安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1383家。
绿色工业园区: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武汉蔡甸经济开发区、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水园等123家。
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北京理想汽车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等27家。
05
12月1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广东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方案》明确了广东空气治理的重点区域,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珠三角地区及清远市,不含惠州市龙门县,肇庆市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州市、阳山县。
《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22微克/立方米以下,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完成国家下达的NOx和VOCs减排目标。广州和佛山市二氧化氮(NO₂)年均值控制在30微克/立方米以下,东莞和江门市二氧化氮(NO₂)年均值控制在26微克/立方米以下,其他地级以上市保持在现有浓度水平以下。
06
12月1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河南省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方案》明确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范围,包括增量配电网场景、工商业企业产业园区等工业场景、整村开发等农村地区场景、旅游景区等服务业场景、学校等公共机构场景等。
《方案》强调加强清洁能源供应,提高绿色低碳水平,促进清洁能源就近开发利用,大力发展风电、光伏、余热余气余压、生物质发电和总装机5万千瓦及以下的小水电站、煤层气(瓦斯)发电以及综合利用效率高于70%的天然气热电冷联供等清洁电源。
07
12月1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底,湖北碳金融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全国碳金融中心建设初具雏形。与全国碳金融中心建设相适应的碳市场功能、基础设施、组织体系、标准体系、政策体系不断健全;碳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深度融合,碳排放权质押等碳融资年增长率不低于20%;引进和培育创新型、实干型碳金融人才队伍,进一步提升湖北在碳金融领域的发展优势。力争到2035年底前,全国碳金融中心基本建成,为全球碳交易注册登记中心、全国碳市场中心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湖北成为全国碳金融发展的战略支点,在金融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行业聚焦
01
会议召开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明年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02
12月15日,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2025年能源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深化能源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在新的起点上奋力谱写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体制改革为动力、安全充裕为前提、经济可行为基础,逐步建立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化石能源为兜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用能导向的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取得更大成果。坚持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大力推进风电光伏开发利用,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统筹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03
12月6日,由中国节能协会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在海南博鳌召开。本次大会以“碳中和范式变革:精进·转型·接轨”为主题,邀请碳中和领域相关院士、行业领袖、企业代表,聚焦“双碳”领域热点话题,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大会重点关注COP29成果、意义、热点;研究了国内外碳中和稳步实施政策和国际接轨转型,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探讨了碳中和愿景下区域和企业如何做好战略转型布局,关注企业内部绿色管理制度体系、生态价值的实现机制;总结了2024年碳中和领域的重大事件和发展成果,发布了《2023-2024年度中国碳市场行业发展报告》,分享了低碳创新与绿色生产的前沿技术、产品与服务,探索了双碳未来领域发展的新潮流、新方向,通过展示优秀企业、优秀成果、优秀案例和优秀应用,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引领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共谋绿色发展共创低碳生活。
04
会议召开 | 绿色丝路与国际合作暨“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国际研讨会顺利举办
12月9日,绿色丝路与国际合作暨“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国际研讨会在广州举办。本次大会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新华通讯社广东分社和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主办,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议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始终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秉持绿色、开放、廉洁理念,聚焦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合作。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经历飞速发展,深刻影响全球经济技术和可持续发展,为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新模式与新机遇。“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通过建立“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信息数据库,构建“一带一路”大数据服务伙伴关系,有力推动了绿色“一带一路”数字化建设。
05
报告发布 | 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温室气体公报(2023年)》
12月5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温室气体公报》,连续13年公布我国温室气体监测情况。
《公报》显示,2023年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观测到的二氧化碳年平均浓度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均浓度大体相当,与全球同期增量相当,但略低于过去10年(2014—2023年)平均增量。卫星遥感监测也显示,我国陆地区域年平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量略低于过去10年平均增量。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甲烷和氧化亚氮年平均浓度较2022年均呈现增加趋势,低于全球同期增量。
未来,中国气象局将加快提升覆盖我国主要城市和区域的国家温室气体观测能力,强化高精度大气温室气体监测与动态分析,持续加强碳源汇评估与核算技术研究,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06
12月6日,共建“绿动厦门湾”活动在厦门举办,厦门海事局为中远海运(厦门)有限公司颁发了全国首张厦金航线碳中和证书,也是全国首张两岸海上航线碳中和证书。全国首张碳中和船票样票也于当日发布,并即将在厦门发售。
作为两岸“小三通”之一的厦金航线,单程时间不到半小时,被誉为两岸往来的“黄金通道”,通关旅客量占福建全省的90%以上。今年以来,厦金航线出入境客流稳步增长,截至目前已累计突破100万人次。获得证书的中远海运(厦门)有限公司,通过购买蓝碳的形式抵销旗下的厦金航线客船“新五缘”轮自投入营运以来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创新厦金航线船舶碳中和模式,为下一步打造厦金零碳示范航线作出了突破性探索。当天,厦金客运航线8家企业还集体签订了厦金航线零碳倡议。
07
行业动态 | “碳惠燕赵”小程序上线,石家庄公共交通碳普惠实现新突破
12月13日,石家庄碳普惠平台“碳惠燕赵”小程序上线运行,这是河北省内首个旨在鼓励低碳出行的碳普惠小程序。石家庄碳普惠试点工作以城市公交出行和地铁出行作为首个普惠场景,鼓励市民选择绿色低碳出行方式。用户只需通过微信搜索“碳惠燕赵”小程序,经过简单的认证流程即可完成注册,并开通自己专属碳积分账户。用户在绑定燕赵通交通卡后,后续使用燕赵通卡乘坐公交或地铁出行时,“碳惠燕赵”小程序可自动记录并采集相应出行数据,依据《石家庄市低碳出行碳普惠试点方法学》同步计算本次出行碳减排量,并获取相应的碳积分。积分可兑换各类绿色权益,如公交地铁电子票、共享单车优惠券、绿色金融权益、绿色商品优惠券等。
08
专家观点 | 贺克斌:实现碳中和目标势在必行,全球需加速构建三大关键合作机制
12月8日,在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的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发表题为“碳中和与产业变革”的主旨演讲。
贺克斌院士认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必须加快形成三个关键合作机制,才能有效弥补当前的差距。一是关键核心技术合作。全球范围内已实现商业化的技术与实现碳中和目标之间,尚存在一定距离,约有一半的关键技术尚未实现商业化,需要全球携手合作。二是关键支撑材料合作。实现新能源体系需要大量新型支撑材料。三是关键合作机制。与传统的行政手段相比,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既能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又能够引导碳排放资源优化配置,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带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
09
12月7日,2024年第19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举行。在高层圆桌论坛环节,广州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曹子海表示,广期所将坚持服务绿色发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定位,积极对标世界一流交易所,在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围绕“双碳”目标,布局绿色发展特色品种。广期所将做精做细绿色发展品种板块,积极推进铂、钯、氢氧化锂等品种研发,继续探索更多新能源品种;稳步推进碳排放权、电力等战略品种研究;持续推进能化指数、中证商品指数等创新型指数品种研发。
第二,深化科技赋能,建设先进核心技术系统。统筹好新一代交易、结算等核心系统建设,推进未来数据中心建设,建立国际先进的IT管理体系,赋能广期所创新发展。
第三,优化市场服务,提高产业参与度和功能发挥水平。做精“助绿向新”品牌,提高市场服务精准度。继续支持打造好广州“新能源·新材料”大会平台。持续优化合约规则、套保业务、交割业务、保证金和手续费业务等四个方面的体系机制,继续落实便利企业参与的各项措施。
第四,夯实业务基础,提升市场运行质量和监管水平。一是研究优化做市商管理,优化境外机构开户、交易者适当性管理。二是安全稳健开展结算业务,做好结算资金风险管理。三是健全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强化风险预警排查力度,提升市场监管适应性、风险应对主动性。
三、碳市场动态
12月9日-12月13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40,203,995吨,总成交额3,978,687,961.95元,最高价102.03元/吨,最低价98.95 元/吨,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35,748,795吨,成交额 3,534,794,051.32 元 。
12月16日-12月2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2,307,377吨,成交额1,191,911,688.69元,最高价100.69元/吨,最低价97.01元/吨,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9,083,403吨,成交额880,243,795.2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