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政策动向】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
2.生态环境部等:发布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
3.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布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
4.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钢铁行业(CETS—AG—03.01—V01—2024)》等2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技术规范
5.四川省:印发《四川省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
6.意大利:恢复核电计划将于2027年底完成
【行业聚焦】
1.会议召开 | 新一届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在京举行
2.会议召开 |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
3.行业动态 | 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助力“生态分红”
4.行业动态 | 国内首批内江内河单一甲醇动力船在广东开建
5.专家观点 | 丁薛祥:中国走绿色转型之路是长远之策,绝非权宜之计
【碳市场动态】
1月20日-1月24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705,783吨,总成交额155,533,123.50元
2月5日-2月7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0,000吨,成交额930,000.00元
全文共5042字,阅读时间16分钟
一、政策动向
0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
1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在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规划》提出,推广绿色生产技术,鼓励测土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降低经济作物化肥施用强度,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节水旱作农业。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行农业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监测评估。稳步推进农业减排固碳,推广免耕少耕播种技术,降低农业甲烷和畜禽养殖臭气排放,加快老旧农机报废更新和绿色技术装备应用,开展农业减排固碳技术攻关。
《规划》指出,要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实自然资源资产权益,健全调查监测评价体系,开展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健全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交易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市场化发展。开展乡村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打造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大绿色金融支持。
02
1月21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发布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的公告》。
2023年,全国电力平均碳足迹因子确定为0.6205 kgCO2e/kWh。
此前,我国尚未发布电力碳足迹因子,国外数据库的中国默认电力碳足迹因子数值滞后且偏高,未能体现我国近年来电力转型带来的绿色低碳贡献。采用国际通行标准,研究发布符合我国实际的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既是填补国内数据空白、解决企业“燃眉之急”、积极推动我国碳足迹管理和数据国际衔接的迫切需要,又是夯实我国产品碳足迹数据库基础因子数据、顺利开展中下游产品碳足迹核算的重要基础。
在此背景下,生态环境部气候司组织相关单位开展电力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和因子测算工作,形成了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首次以生态环境部公告形式发布,填补了国内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空白,可供不同主体核算电力生产和消费产生的碳足迹使用,有助于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实现“双碳”目标。
03
1月22日,按照《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及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要求,经申报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及专家评审、公示等程序,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确定了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并予以公布。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24年度新培育国家层面绿色工厂1382家、绿色工业园区12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26家。按照《管理办法》动态管理要求,经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核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将已发布的47家绿色工厂、3家绿色工业园区、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移出绿色制造名单,230家单位变更名称。
二、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需要加强政策协同,充分发挥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做好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的总结和推广,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要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交流,积极利用金融资源支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开展绿色低碳改造升级,不断提升绿色制造水平。要加强动态管理,做好日常指导、监督和检查,持续跟踪和分析创建成效。
04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钢铁行业(CETS—AG—03.01—V01—2024)》等2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技术规范
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粗钢产量连续28年居世界第一,同时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1月24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钢铁行业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钢铁行业》是支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数据管理的第四个行业技术规范。
钢铁行业指南以优化和提升核算方法的有效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为目标,合理缩短核算技术链条并提升计量要求。根据核算指南规定,钢铁行业核算包括了9类关键参数,具体为6类企业层级的计量参数(化石燃料消耗量,碳酸盐、电极、含碳原料消耗量,含碳产品输出量、粗钢产量)、2类工序层级参数(烧结和炼铁工序化石燃料消耗量、产品产量)和1类实测参数(化石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其中自产和外购焦炭均使用缺省值)。同时,核查指南同步提高数据准确度和核查操作性,明确了企业层级和工序层级数据的核查要点和方法,强化并区分了计量器具的不同核查要求,并提供了化石燃料消耗量、粗钢产量等关键参数交叉验证方法或合理阈值范围。
05
1月26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四川省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方案》指出,要按照急用先行原则,聚焦四川省动力电池、晶硅光伏、电子电器等特色优势产品,先行研究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相关规则标准。鼓励支持省内龙头企业在碳足迹标准制定中发挥更大作用,积极制定碳足迹核算企业标准、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强化绿色电力证书在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体系中的应用。
《方案》提出,到2030年,系统完备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构建完成,省市(州)两级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全面建立并有效运转,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方法更加健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碳排放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建成四川省级基础能源碳足迹因子库、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并与国家有关数据库形成有效衔接,碳排放数据能够有效满足各层级、各领域、各行业碳排放管控要求。
06
1月23日,意大利总理乔治亚·梅洛尼政府表示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和先进模块化反应堆可以帮助意大利碳排放最高的行业(包括钢铁、玻璃和瓷砖制造)脱碳。意大利在1987年和2011年全民公投后被禁止建造核电站,但政府目前正在起草规则,计划通过使用新的核电技术来解除禁令。意大利恢复核电的首份法律草案将在未来两周内提交内阁批准。意大利估计,如果核能占其能源结构的至少 11%,到 2050 年,它将节省170亿欧元(177亿美元)的经济脱碳成本。
二、行业聚焦
01
会议召开 | 新一届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在京举行
1月21日,新一届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在京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专委会主任黄润秋出席会议为专委会委员代表颁发聘书并讲话。
黄润秋强调,生态环境科技是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过去一年,生态环境部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科技体制改革部署,扎实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取得积极进展。下一步,要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联合相关部门编制“十五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做好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重点专项实施管理,力争早日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积极谋划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推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02
1月21日,2025年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全面总结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研究分析当前工作形势,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
会议指出,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坚持更高站位系统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确保以全局思维全面推进“美丽系列”建设工作。二是坚持更高水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以高质量答卷实现“十四五”规划完美收官。三是坚持更高标准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确保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四是坚持更强担当服务实施“百千万工程”,确保以高水平保护助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五是坚持更实举措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确保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六是坚持更大力度抓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确保以高水平安全支撑和保障高质量发展。七是坚持更严基调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以高质量党建领航广东生态环境事业高质量发展。
03
1月26日,同安区军营村举行了“农业碳汇分红仪式”,军营村村民拿到了农业碳汇交易分红款,这是军营村首次发放“生态价值红包”。通过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军营村创收达34万元,实现“碳库”变“钱库”,村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农业碳汇交易带来的收入增加,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自厦门产权交易中心设立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以来,累计完成农业碳汇交易32万吨,并在同安区检察院、同安区法院“生态司法+碳汇交易”的共同推动下,创新打造从山顶到海洋的碳汇交易系统。作为厦门海洋经济发展的蓝色名片,厦门产权交易中心设立的全国首个海洋碳汇交易平台累计交易突破21万吨,占全国蓝碳市场一半以上。与此同时,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平台,累计完成水土保持碳汇交易38万吨。
04
1月21日,国内首批内河新能源甲醇单一动力船舶在广东肇庆市开工,该项目预计建造50条船舶,用于肇庆西江的水上运输。
中集安瑞科旗下的中集蓝水发展(广东)有限公司将为该批订单提供甲醇动力系统,将助力我国内江内河运输的能源绿色化进程。绿色甲醇是全球公认的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以其安全高效、排放清洁及可再生的特性脱颖而出。此次开工的动力船也是中国内江内河的首批单一甲醇动力船。此外,该批西江单一甲醇动力船还将搭载公司的船联网技术,该技术通过清洁能源动力船与水上加注站、加注趸船的并网,通过打通清洁能源上下游产业链的数据共享,实现手机远程实时监控各项数据运行状况,进行船舶燃料加注计划、出入库、调度等的管理。
05
专家观点 | 丁薛祥:中国走绿色转型之路是长远之策,绝非权宜之计
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发表题为“坚守多边主义正道 促进开放包容发展”的致辞。
丁薛祥指出,绿色低碳转型全面加快是中国经济的鲜明底色,中国正以实际行动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12年以来,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碳排放强度分别累计下降超过26%、35%,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占比超过35%。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为全球提供70%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设备,这些优质产能为世界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助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中国走绿色转型之路是长远之策,绝非权宜之计。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行动不会改变,将持之以恒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目标和原则,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三、碳市场动态
1月20日-1月24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705,783吨,总成交额155,533,123.50元,最高价94.05元/吨,最低价93.35元/吨,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1,650,000吨,成交额150,340,000.00元。
2月5日-2月7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0,000吨,成交额930,000.00元,最高价92.93元/吨,最低价92.93元/吨,本周无大宗协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