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2024年,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球范围内深入推进,影响力持续扩大。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国内ESG政策框架不断完善,在政策顶层设计方面,形成了以"中央—部委—金融监管机构—地方政府"为主轴的多层级协同治理体系。在信息披露标准化建设方面,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与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先后发布《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工作指南》和《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构建了更为完善的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体系。
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下,尽管部分市场主体在ESG转型过程中面临挑战,但企业ESG整体呈现积极态势。随着国内外ESG监管要求日趋严格,企业在多元监管框架下需要持续完善ESG实践,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商业模式深度融合,致力于创造长期价值。
基于此,本文系统梳理了2024年ESG领域的重要政策动态与市场实践,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全面的年度回顾。鼎力期望与各方一道,在2025年继续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事业。
(注:本报告数据统计期间为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部分延续性信息涵盖至2025年1月)
国家顶层设计引领ESG发展
2024年,中央顶层设计持续完善,从国家战略层面系统推进ESG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发布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绿色转型、碳排放治理、基础设施现代化等重要政策文件,构建了更为完整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框架。
各部委积极落实中央部署:
财政部强化财税政策支持,提出继续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另外于11月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规范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
工业和信息化部从推广重大绿色低碳技术、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发布一系列行业规范等方面出发,促进各工业低碳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生态环境部聚焦碳排放与碳市场管理、环境标准与技术推广、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通过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 - 2030 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 - 2030 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深化社会各方污染防治和气候变化应对,健全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于2月召开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座谈会,提出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通过发挥绿色金融的撬动作用,推动经济向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转型发展。
各地政策协同推进 ESG 发展
2024 年,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 ESG 监管政策的完善与落实,构建起全方位的 ESG 政策支持网络。
在ESG信息披露与报告指引工作上,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共同发力,于2024年4月和11月相继发布《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指引》及《披露指南》相关征求意见稿(后者正式稿已于2025年1月发布)。上交所另外推出三年行动方案以提高沪市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质量。
另外,中国香港在气候信息披露、可持续披露路线图、企业管治守则优化等方面不断完善要求细节。4月,港交所完成对《ESG指引》的修订,并更名后发布新版《ESG守则》,体现了香港市场向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ISSB准则)接轨的决心。12月,香港正式发布可持续信息披露路线图,为香港公众责任实体就可持续信息披露提供清晰的路径。
碳排放与碳交易领域,北京、上海、天津、湖北、重庆等各地相继发布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为碳市场的有序运行奠定基础。
能源与资源管理方面,河南、青海、内蒙古等地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河南大力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规划算力基础设施发展,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青海也出台促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措施,充分利用地方资源禀赋;内蒙古建立高耗能企业可再生能源电力强制消费机制,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产业绿色发展进程中,广州、湖南、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等地各展其长:广州出台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及管理暂行办法,湖南公示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推荐目录;江苏推进产品碳标识认证与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率先出台推动 ESG 产业发展支持措施,助力各地产业工厂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
全球合力布局驱动 ESG 变革
2024 年,尽管面临经济发展和政策不确定性上的多重挑战,全球主要地区市场仍努力响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在 ESG 监管政策上持续发力,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碳排放与碳市场领域,COP29 正式宣布启动全球碳市场,推动全球碳减排进程步入新阶段;欧盟重申 2035 年禁止排放二氧化碳的汽车,通过立法声明禁止基于碳抵消的 “碳中和”,对“减碳”的定义要求更为严格;美国环境保护署同样批准 2035 年起加州禁售纯汽油车,尽管新任总统上任为未来政策增添不确定性;英国就 2026 年起将航运纳入碳市场征求意见,拓展碳市场覆盖范围。
能源绿色转型方面,尽管欧洲各国面临政权变动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但德国、法国等仍已出台相关政策和签署协议,推动绿色氢能发展。另外,在亚太新兴市场,越南新电力法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制定框架,为能源结构转型奠定基础。
信息披露与报告准则制定上,欧洲就首个 ESG 评级规则达成临时协议,推动 ESG 信息披露规范化、标准化;新加坡财政部宣布将决定分阶段实施针对上市公司和大型非上市公司的气候信息披露强制要求,该要求依照ISSB准则,并将于2025财年适用于所有上市公司;加拿大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CSSB)发布首部符合 ISSB 全球框架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标准,标志着朝着透明和可比的 ESG 披露迈出了重要一步;澳大利亚发布强制性气候相关财务披露的立法草案《与气候相关的财务披露(征求意见稿)》,同样引入与ISSB一致的气候标准化报告要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SEC)则通过《面向投资者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的提升和标准化》最终规则,要求在美已上市或即将上市的企业在其年度报告和招股书中披露气候相关信息。
产业与市场监管层面,欧盟动作频繁,除了修改氢能项目拍卖规则,限制中国电解槽采购比例,还将生态设计规则扩展至几乎所有商品,增强生产全流程的可持续性和透明度,并通过新的《欧洲太阳能宪章》支持欧洲本土光伏制造业。印度公布《绿色钢铁分类法》;英国金融监管局针对ESG金融产品发布反漂绿规则指南 ,全方位加强 ESG 监管。
企业多元举措推动 ESG 进步
2024 年,众多企业继续践行 ESG 理念,在能源转型、绿色制造、供应链管理、可持续投资等多个关键领域持续发力,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能源转型与绿色制造方面,我国众多企业成果显著。中车零碳产业园落成,年产超 200 万台套新能源汽车 “心脏”,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我国首个十万吨级绿色甲醇与绿色航油示范基地开建,开启能源绿色转型新征程;国家能源集团 “国能 e 电” 平台正式上线,推动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宁德时代与 Stellantis 在西班牙合资建厂,加速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远景也将在西班牙打造零碳氢能产业园,推动欧洲氢能产业发展。
绿色运营与供应链管理上,运输车行业领先的依维柯集团选择巴斯夫作为电动汽车电池的首个回收合作伙伴,完善电池回收产业链;京东物流推出行业首个全类别标准认证碳足迹管理 SaaS 产品,提升供应链绿色管理水平。
此外,部分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投资与创新领域同样表现活跃。谷歌等科技巨头通过投资空气碳捕集等先进除碳技术,满足自身减碳需求,也为全球低碳技术发展做出贡献。
结语
回首2024 年,ESG 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政策层面,国内 ESG 相关政策加速落地,呈现系统化、标准化、强制化与区域差异化趋势,为经济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全球主要地区也纷纷发力,欧盟、美国、加拿大等多地在碳排放管理、能源转型、信息披露与产业监管等多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不断完善 ESG 监管体系。
展望2025年,ESG领域的发展既蕴含着丰富机遇,也伴随着诸多挑战。在国际层面,ESG标准的逐步趋同正塑造全新的国际竞争态势,产业链ESG逐渐强化、对“漂绿”的监管力度愈加严格,监管政策可能会对全球贸易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在国内,从可持续信息披露到绿色金融体系,中国ESG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指导实体企业及金融机构加快加深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循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加强可持续发展建设将有利于我国保持稳健高质的发展步调,通过加强ESG维度上的国际合作,树立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典例,也有助于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形象、发出中国声音。
新的一年,我们期待,在可持续信息披露上,实体企业及金融产品均有突破,以更规范的企业ESG信息及更透明的投资ESG绩效,双向赋能国内ESG快速发展;在可持续实践深化上,进一步加强气候相关信息量化分析水平,落实产业链碳排放的科学化测算,拓展绿色金融、转型金融产品类型。东风已至,厚积薄发,在政策加持与实践沉淀下,未来我国ESG发展将进入快车道,书写新篇章。
鼎力将持续与社会各界紧密合作,共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供稿:ESG研究部